我国《民事诉讼法》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: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,经过审理,按照下列情形,分别处理: (一)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,适用法律正确的,判决驳回上诉,维持原判决; (二)原判决适用法律错误的,依法改判; (三)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,或者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,证据不足,裁定撤销原判决,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,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; (四)原判决违反法定程序,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,裁定撤销原判决,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。 当事人对重审案件的判决、裁定,可以上诉。 从概率上讲,道路交通案件诉讼中,二审法院最有可能做出的便是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。其次是部分改判的判决,即是对上诉人的上诉请求进行了部分支持,而对原判决进行了部分变更,如对于某些赔偿项目的赔偿数额有所变化,或赔偿责任分担的改变,都有可能构成部分改判。另一种改判则是较为少见的,即全部改判,即经过二审审查后,通过审查当事人的诉讼请求,认为一审判决完全错误,而对原判的各项都进行变更的判决。这种判决主要发生在交通事故中,被告不应承担民事责任而应驳回原告诉讼请求的情况下。再有就是发回一审法院重新审理的案件结果了。对于发回重审的案件,往往是由于一审对于案件事实查明的一些基础性的工作都没有做,如应当鉴定的没有鉴定等问题,或者是一审中严重的程序违法问题,才会将该案发回重审。 可以说,一般情况下,二审的结果也就是这么几种了,维持、改判、发回重审。
|